校企合作的误区与角色分析
日期:2009-03-03  来源:太阳集团tyc9728   浏览量:
校企合作的误区与角色分析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陆续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对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因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不同,校企合作内容也有着根本区别: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般模式是员工真正介入企业生产一线;普通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是员工在教师的带动下,介入企业的研发环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特色可以表现在区域和专业设置等层面,也可以反映在办学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方面,与教育观念、政策支持、国家国情、地域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校企合作模式,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能否真正参与及怎样参与职业教育,企业只有从教育中直接获利,才会主动支持教育,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功的经验;教育获得企业的认可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模式能否区别及怎样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体现高职特色、专业特色、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达到培养目标,彰显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地位;校企合作模式能否解决及怎样解决高职教育中最核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校企合作模式能否体现对员工职业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目的。   一、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分析 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更有着成功的经验,其中不乏政府行政介入的杰作,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一)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是在德国联邦政府行政介入下的校企合作教育,这种教育体制解决了培养模式中最核心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员工完全可以实行“零距离就业”。“双元制”教育模式在德国的运作非常成功,被喻为德国二战后经济复苏的秘密武器。 (二)加拿大与美国的社区学院及其职业教育体系 社区学院及其职业教育体系是以企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教育,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学校以企业专家制定的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员工在企业和学校的学习时间为1:1,是比较完美的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教育。 (三)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AQF,及以此为基础的TAFE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TAFE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是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国家为TAFE学院制定培训包,行业和企业参与TAFE学院办学的全过程,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并支持实训基地建设,负责教学质量评估等。校企紧密结合,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合作达到了完美的效果。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具体内容分析见表1。 表1国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分析
教育 模式 “双元制” 教育模式 社区职业教育体系 TAFE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办学 主体 企业 政府 政府
课程 特色 按国家制定的职业培训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只开设专业课程,以专业实践为主的教育模式。 以企业专家制定的岗位能力为培养核心和培养目标;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综合素质课程,注重全面发展。 按国家制定的培训包开发课程:以实践教特色学为主要导向的教学体系。
团队 特点 绝大部分来自企业,是一支真正的“双师型”队伍。 60%的兼职教师来自企业,主要从事实践课程的教学;高学历的专职教师,主要从事理论课程的教学。 绝大部分来自企业,是一支真正的“双师型”队伍。